close
這篇基本上是從舊部落部轉移過來..因此會有時光差異......
原文始末在這裡..
===================
看吧!
我猜的果然沒錯!!
老師二個月前有沒有講,Sigma 18-50mm 3.5-5.6是犧牲打..
犧牲打!!犧牲打!!犧牲打!!(丟保護鏡)
現在18-50mm F2.8 真的出來了

哈,其實這算是福音,雖然我還沒親身試過18-50mm F2.8 HSM的對焦水準
比不上原廠的速度是必然之事(特別是Canon),但相較於非原廠鏡,我敢肯定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
台灣現在買的到,定價約為一萬五千元左右!!
但未來應該不出現F接環以外的規格...
此話怎講呢?事實上,18-50mm F2.8 HSM本身是有模糊地帶的..
但此點對Nikon D40用戶來說倒沒什麼問題(有就不錯了..)
但對Canon用戶來說將面臨考驗,為什麼我會這樣說?喝口茶待我分析給你聽
原因就出自於其價格代與17-85 F4-5.6 IS水貨太過於接近
二千元左右的差價將使消費者在防手震與大光圈、原廠與非原廠之間猶豫不決
是阿..旅遊用途當然選17-85...想好好拍照就選18-50...
但這種分類方式我個人認為是屁!!!
會帶單眼出門,不就是想在旅遊的情況下好好拍照?
防手震確實有好處,真的用到就知道
但大光圈又有無法取代的效果....
如果未來真的出了EF接環...
那這個問題我想會讓消費者頭痛好一陣子....
但我想我會選18-50吧....?
畢竟我認為多換幾次鏡頭也沒什麼關係

那麼...正在看這篇的您呢?
全站熱搜